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闲题
清代:王贞仪
院落才晴日又西。红香初绽有蔷薇。小窗闲坐偶拈题。
蝉翼乍成双翠钿,凤头新绣小红鞮。嫩阴天气怯春泥。
浣溪沙 题菊花便面,为宗友石作
清代:郑兰孙
采采东篱菊正黄。西风帘卷近重阳。挥毫写得几痕霜。
雅韵也如人意淡,秋容偏耐月波凉。高怀晚节岂寻常。
浣溪沙 寿张大千先生六十
近现代:于右任
浣溪沙 初秋
清代:黄琬璚
露井高桐落叶疏。黄花消息雁来初。夜凉风透碧纱橱。
几曲红栏人倚倦,湘帘窣地妥真珠。龙涎香烬博山炉。
浣溪沙(示孟氏女)
宋代:仲并
浣溪沙 原韵和《廉秋词》
近现代:曹菁
炮打冬宫迹尚存。工农从此敢称尊。今将大树让猢狲。
浣溪沙 秋闺
清代:叶舫
索索西风射碧纱。疏疏短雨趁风斜。染来秋色满庭阶。
惊懒蜻蜓谁主使,催勤络纬孰教他。征人那得不思家。
浣溪沙
清代:许玉晨
翠竹阴深暑未消。玉荷池畔暗香飘。半规月影上梧梢。
团扇倩人涂蛱蝶,画叉唤婢捲蟏蛸。小屏风底换轻绡。
浣溪沙(和李达才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