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踏(音ta,去声)莎(音suo,阴平,莎草)行,是词牌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踏莎行
元代:谭处端
戆戆憨憨,无言无说。自惭谩设虚分别。从今更不外奔驰,其中尤妙偏宜拙。
收卷精神,藏辉迹灭。空生烦恼齐休歇。只陀圆里种琼花,芬芳一朵金莲结。
步步无生,缘亲禅道。明来暗合通庄老。风仙十载去朝元,处端云路将应早。
悟正身中,无穷真宝。因缘漏果何须造。闲闲活计我家风,逍遥坦荡吾门好。
踏莎行·红药香残
宋代:李淛
踏莎行 桐阴双美图
清代:席佩兰
石抱池清,阑纡径碧。苍苔一片秋无迹。双鬟何处觅诗情,秋声已在梧桐叶。
小语骈肩,幽吟比舌。不知心可同如结。两心惟有月明知,何曾肯对西风说。
踏莎行 原韵和《廉秋词》
近现代:曹菁
北海波翻,西山扇冷。荧屏一夜风云影。红场冰雪海湾烟,清秋还剩几分景。
云水闲人,婪耽布素。逍遥物外烟霞步。存心乞化度朝昏,巡门诺须分付。
水定云闲,不随他去。烟消灭清凉趣。此游圣境又空回,携筇独上长安路。
踏莎行 秋暮雨霁,偕柔嘉娣游河渚
清代:钱凤纶
云暗山光,风和竹韵。晚来庭院寒成阵。玉纤无力整残妆,倩人花下扶蝉鬓。
为爱登临,顿消愁闷。烟霞似与蓬莱近。昨宵雨过嫩苔生,归来踏得双鸳润。
踏莎行 寄书
清代:柳是
花痕月片,愁头恨尾。临书已是无多泪。写成忽被巧风吹,巧风吹碎人儿意。
半帘灯焰,还如梦水。销魂照个人来矣。开时须索十分思,缘他小梦难寻视。
踏莎行 题梅花水仙芝草合景小幅
清代:王贞仪
庾岭春迟,洛川波迥。一般幽思谁能领。个侬同住水云乡,黄裳绛服欣联影。
世外芳姿,寰中仙品。灵根堪结芝林隐。好将三秀拟三香,襟期冰雪偏宜冷。
踏莎行 秋日偕冯又令过米山堂,时子新痛亡,侄又令复伤仲子,感赋
罗幕长垂,愁城难破。岑岑病怯慵梳裹。贫居曲径悄无人,篱门一带秋烟锁。
邻女传来,香车初过。眉峰轻拂云鬟亸。相邀花圃共谈心,临流斜倚寒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