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出自唐代 岑参 的《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片云吹过城头,黄莺飞上了戍楼。
塞花飘洒客子的泪水,边柳牵挂行人的乡愁。
长了白发对着明镜悲叹,可惜青春只换来了破裘。
此次您又承当了远行万里的使命,听说现在已经到了瓜州。

注释
武威:一作“武城”。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岸雨:一作“片雨”。
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塞:边塞。客泪:离乡游子的眼泪。
敝裘(bìqiú):破旧的皮衣。敝:破损;裘: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 ∨

鉴赏

这是岑参一首很特别的诗,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些相似,但所蕴含的情感要丰富和复杂得多。李诗只是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而岑参既有对朋友的关心之情,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春暮点出了时节,武威和晋昌交代了地点。武威是诗人自己的所在地,晋昌是诗人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返回到达之地。“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则指出是听说朋友出使西域返回。

首联“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岸雨飘过城头之后带来的漫天大雨,从这雨就告诉读者这边塞环境之苦之恶劣,而一只美丽的黄鹂鸟飞上了戍楼躲雨。这只黄鹂成了这环境恶劣的边塞城楼的一抹亮色,似乎也传达的诗人内心的 ∨

创作背景

  宇文判官与岑参同为高仙芝的僚属,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高仙芝改授河西节度使,他们一起回到姑臧,不久宇文判官又出使安西。出于对这位朋友的信任和怀念,岑参在姑臧听说他已回到晋昌时,即作此诗向老朋友倾诉自己的心事。

资料: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0-181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吴潜《鹊桥仙·扁舟昨泊》
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鲍照《芜城赋》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孙光宪《更漏子·对秋深》
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令狐楚《赋山 / 一七令·山》
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郑文焯《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