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自唐代 李白 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唯有)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资料:
1、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18-219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82

赏析

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

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82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忆共人人睡魂蝶乱,梦鸾孤。赵长卿《更漏子·烛消红》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归庄《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
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李密《淮阳感秋》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