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出自唐代 杜牧 的《题齐安城楼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
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

注释
齐安:唐郡名。天宝元年(742年)改黄州置,治黄冈县(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武汉市北部,红安、麻城、黄冈等县市地。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黄州。
呜轧(yà):象声词,形容号角吹响时的声音。古时在城楼吹号角以报时。一作“呜咽”。江楼:指黄州城楼。
微阳:黄昏时光线微弱的太阳。晋潘尼《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谷风散凝,微阳戒始。”,潋(liàn)潋:波光闪烁的样子。这里借指阳光。汀(tīng)

创作背景

这首宦游思乡的作品,是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杜牧在黄州城楼上思念远方家乡时所作。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齐安”是黄州的郡名。杜牧于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初出守黄州。

资料:
1、周啸天.隋唐五代诗词鉴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331

鉴赏

此诗首句“呜轧江楼角一声”中的“一声”两字很有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这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很大。他一直高踞在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蒋捷《虞美人·梳楼》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沈约《咏湖中雁》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陆机《门有车马客行》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刘长卿《新年作》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梅尧臣《苏幕遮·草》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李颀《古塞下曲》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