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出自唐代 王维 的《杂诗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
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
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注释
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故乡:家乡,这里指

赏析

赏析

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蒋捷《虞美人·梳楼》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沈约《咏湖中雁》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陆机《门有车马客行》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刘长卿《新年作》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梅尧臣《苏幕遮·草》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李颀《古塞下曲》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