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出自唐代 岑参 的《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
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
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
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注释
碛(qì):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李判官:不详其名。
从远使:指在安西都护府任职。
汉月:汉家的明月。借指故乡。乡泪:思乡的眼泪。
费:一作“损”。

鉴赏

这首诗本为送李判官入京,却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说自己在天宝八年(749年)受高仙芝之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安西。安西,在唐代是一个十分遥远、荒凉的所在,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诗人为实现一身报国志心甘情愿地前往这个遥远荒凉的地方。 在“一身”与“万里”的悬殊中,表现出作者惊人而又超人的胆魄和勇气;同时,“一身”也包含离别家乡亲人之意,为下文写乡愁埋下伏笔。“从”、“向”二字的连用,又表现出作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两句起得十分有力,着墨不多,但却内涵丰富而又形象鲜明,为下面具体描写安西情形作了自然的导引。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作者着重写了来安西途中 ∨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离开京师长安赴安西上任。此诗当为作者初至安西送人回京之作。

资料: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3-174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蒋捷《虞美人·梳楼》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沈约《咏湖中雁》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陆机《门有车马客行》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刘长卿《新年作》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梅尧臣《苏幕遮·草》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李颀《古塞下曲》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