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出自唐代 李白 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繁盛带着点点露水。
树林深处,野鹿时隐时现,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飞瀑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只好依靠几棵古松,派遣万端愁思。

注释
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吠:狗叫。
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树深:树丛深处。
青霭:青色的云气。
倚:靠。

赏析一

赏析一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首联是说,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流连忘返,且让人想到道士居住此中,正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个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应该是这期间所作。

资料: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版:1-2

赏析二

赏析二

这首诗是李白早年的作品。李白早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后来,李白因坐永王李璘事入狱,流放夜郎,遇赦,漂泊浔阳、金陵、宣城、历阳等地。杜甫在成都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因“近无李白消息”,写了一首《不见》诗怀念李白,担心他在外会闯祸,盼他早日归还“匡山”故乡。诗曰:“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次年,李白便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早年即富有才华,他在大匡山读书时,就描绘了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道士姓名,不得而知。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吴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曹丕《煌煌京洛行》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