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HTML 在线

346<meta>

还有一个 viewport 属性,这里面没有提到,它用于移动端显示优化的。

可以参考这篇文章:viewport 深入理解https://www.facesoho.com/w3cnote/viewport-deep-understanding.html

里面提到 6 个属性:

width设置layout viewport  的宽度,为一个正整数,或字符串"width-device"
initial-scale设置页面的初始缩放值,为一个数字,可以带小数
minimum-scale允许用户的最小缩放值,为一个数字,可以带小数
maximum-scale允许用户的最大缩放值,为一个数字,可以带小数
height设置layout viewport  的高度,这个属性对我们并不重要,很少使用
user-scalable是否允许用户进行缩放,值为 "no" 或 "yes", no 代表不允许,yes 代表允许

还有一个属性:minimal-ui,参考:

iOS 7.1 的 Safari 为 meta 标签新增 minimal-ui 属性,在网页加载时隐藏地址栏与导航栏(http://36kr.com/p/210516.html),这个在 iOS8 中已经废弃了。

345<meta>

<!-- 针对手持设备优化,主要是针对一些老的不识别viewport的浏览器,比如黑莓 -->
<meta name="HandheldFriendly" content="true">
<!-- 微软的老式浏览器 -->
<meta name="MobileOptimized" content="320">
<!-- uc强制竖屏 -->
<meta name="screen-orientation" content="portrait">
<!-- QQ强制竖屏 -->
<meta name="x5-orientation" content="portrait">
<!-- UC强制全屏 -->
<meta name="full-screen" content="yes">
<!-- QQ强制全屏 -->
<meta name="x5-fullscreen" content="true">
<!-- UC应用模式 -->
<meta name="browsermode" content="application">
<!-- QQ应用模式 -->
<meta name="x5-page-mode" content="app">
<!-- windows phone 点击无高光 -->

344<img>

alt 属性和 title 属性的区别:

1、alt 属性的特点

A、alt属性(注意是“属性”而不是“标签”)包括替换说明,对于图像和图像热点是必须的。它只能用在img、area和input元素中(包括applet元素)。对于input元素,alt属性意在用来替换提交按钮的图片。比如:

<input type="image" src="image.gif" alt="Submit" />

B、alt属性保证那些文字确实为那些看不到图像的人提供了说明信息,并且在上下文中有意义。对于那些装饰性的图片可以使用空的值(alt="",引号中间没有空格),而不是使用不相关的替换文字比如 “blue bullet”。

C、Alt属性值得长度必须少于100个英文字符或者用户必须保证替换文字尽可能的短。

2、title 属性的特点

A、title属性为设置该属性的元素提供建议性的信息,即提供非本质的额外信息,大部分的可视化浏览器在鼠标悬浮在特定元素上时显示title文字为提示信息(tool tip),然而这又由制造商来决定如何渲染title文字。一些浏览器会将title文字显示在状态栏里。比如早期版本的Safari浏览器。

B、title属性可以用在除了base,basefont,head,html,meta,param,script和title之外的所有标签。但是并不是必须的。

C、title属性有一个很好的用途,即为链接添加描述性文字,特别是当连接本身并不是十分清楚的表达了链接的目的。这样就使得访问者知道那些链接将会带他们到什么地方,他们就不会加载一个可能完全不感兴趣的页面。另外一个潜在的应用就是为图像提供额外的说明信息,比如日期或者其他非本质的信息。

D、title属性值可以比alt属性值设置的更长。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浏览器会截断过长的文字(比如工具提示或其他)。比如Mozilla核心的浏览器只能显示最先的60个字符。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测试alt属性和title属性</title>
</head>
<body>
<p>一个图像: <img src="smiley.gif" alt="Smiley face" width="32" height="32"><br/>
一个图像: <img src="smiley.gif" title="Smiley face" width="32" height="32"></p>
</body>
</html>

以下是测试结果:

图一是 alt 的显示结果:

图二是 title 的显示结果:

343<img>

alt 与 title 属性区别:

图片中的 alt 属性是在图片不能正常显示时出现的文本提示。

图片中的 title 属性是在鼠标在移动到元素上的文本提示。

342<font>

类似于font元素这种只具有表现性的标记代码被废弃的原因:

在Web早期,HTML文档编辑人员缺乏改变页面排版样式的途径,无法使用与当时Web浏览器中内置字形、字号和颜色不同的设置,随后HTML中引入了font元素,文档编辑人员可以通过表现性标签改变字体相关属性。这使得文档编辑人员在文本的表现性控制方面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比较突出,就是在文档中插入了大量的、类似于font元素的这种表现性标记代码,使HTML文档变得臃肿不堪,倘若网站需要重新设计,势必需要找出每个类似于font元素的这种表现性标记代码并加以修改,并且一个文本片段往往对应大量的表现性标记代码。

CSS的出现给了HTML文档编辑人员不需要额外的标记代码就能控制排版样式的途径,使得修改整个网站的设计都可以通过一个单独的文件来完成。因此,类似于font元素这种只具有表现性的标记代码被正式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