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陈衡恪

陈衡恪

陈衡恪(1876.3.12—1923.9.17),又名陈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1913年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课,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1923年9月为奔母丧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终年仅47岁。► 26篇诗文

人物生平

  1876年(清光绪二年 丙子)1岁,3月12日生于湖南省凤凰县。乳名师曾,名衡恪,后以字行,号朽道人,又号槐堂。祖父陈宝箴,清末维新派著名人物,官至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父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清进士,官至吏部主事,著名诗人。

  1880年(清光绪六年 庚辰)5岁

  祖父陈宝箴迁官,全家由湖南长沙迁至河南河北道。生母罗氏病逝。

  1883年(清光绪九年 癸未)8岁

  全家随陈宝箴迁官至杭州。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丙戌)11岁

  陈宝箴罢官,全家复居长沙。随尹和伯(金阳)

主要成就

  绘画艺术

  陈师曾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留学日本的经历则使其对西洋绘画有相当的接触和研究,他曾画过少量的西画作品,因此在对事物的观察以及绘画技法的运用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由此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等皆有涉及。

  篆刻艺术

  清末民国初年时,金石文字学盛兴,篆刻也随之发展,至吴昌硕、齐白石而达到顶峰。篆刻将中华文字的结构之美、书写之美、布局之美融为一体。篆刻家多是文学书画等多方面修养并蓄的文艺家。陈师曾的篆刻早期受蒋仁、黄易、奚冈等浙派影响,后得益于赵之谦、吴昌硕等近代篆刻名家,又从

陈衡恪的诗文

金缕曲 徙居白门,留别公湛

近现代陈衡恪

谁道吟怀浅。有鲲弦、吴天怨别,苦啼春雁。烟雨溟濛明朝路,兰枻暂教留恋。

更细写、愁痕低泫。一幅墨花和泪舞,料桃潭、不及情难遣。

杨柳岸,片帆远。

眉妩

近现代陈衡恪

又残阳摇曙,宿蓼分凉,愁入去舟眼。底事悤悤别,雕梁畔、因依还羡双燕。

妙词意款。伴露装、殊慰悽感。暂回首,潋滟江南水,映孤梦犹暖。

眉妩

近现代陈衡恪

对微风柳苑,隐雾莲汀,聊阔异乡眼。宿鸟归飞处,阑干外、沉沉云醉天半。

素襟共远。便兴来、徐步芳岸。看平地,藻荇交横影,又凉夜难遣。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