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早年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8篇诗文
早年经历
福康安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户部尚书米思翰的曾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孙子,经略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的第三子,乾隆帝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福康安承袭云骑尉,授三等侍卫,命在乾清门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擢二等侍卫,命在御前行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擢一等侍卫。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授户部右侍郎、镶篮旗蒙古副都统。
平定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再次为乱,阿尔泰与桂林都调度无方,乾隆帝派福隆安赴前线审讯桂林,以阿桂接替。乾隆
福康安一生征战南北,戎马倥偬,参与了四次镇压各地民变,是朝廷足资依靠的军事重臣。乾隆三十七年(1771年),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以领队大臣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历时五年,率兵逾沟攀崖,冒雨雪出击,协同诸军攻克宜喜、勒乌围、噶尔崖等要隘寨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金川平,升正白旗满洲都统。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相继任吉林将军、盛京将军、云贵总督,改四川总督兼署成都将军。
乾隆四十九(1784年)年,福康安跟从将军阿桂率兵镇压甘肃回民田五起义,与参赞大臣海兰察会兵伏击,俘获义军首领张文庆。进封嘉勇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被命
喜乘大轿
《清代之竹头木屑》载,福康安出行时坐轿(故事:清朝武臣,无乘轿之例),需用轿夫三十六名,轿夫们轮流抬轿,轿行如飞。就连出师督阵时,福康安也要坐轿,并给每个轿夫配备良马四匹,轿夫换班后,就骑马跟随。四川总督的轿子也很大,须轿夫十六人,里面有小童两人,负责装烟倒茶,并备有冷热点心百十来种。
朱笔点蛙
《南亭笔记》载,福康安率兵西征,路过一个僧庵,此时夕阳西下,就宿营此庵了。夜里蛙声不断,扰得福康安不能入睡。他大怒而起,命兵弁出去把这些青蛙都赶走。兵弁抓了一只,送给福康安。福见此蛙青翠可爱,就拿朱笔在蛙的脑门上点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