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恒超

恒超

恒超,五代高僧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来到山东无棣县开元寺(疑大觉寺另名。开元二十六年,即738年,唐玄宗敕令各州具代表性之佛寺与道观改称开元寺或开元观,而新建立者亦以‘开元’命名,作为国家统制佛、道二教之机关。),挂锡开元寺,在寺东北隅另创一院,弘讲经论。一住20余年,宣讲经、论各30多遍。后汉乾祐二年(949),七十三岁逝,僧腊三十五。具荼毗礼,收舍利二百余颗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起塔以葬之。► 1篇诗文

生平

  恒超治学的特点是把儒、道的思想与佛教教义结合起来,特别重视气节,鄙视名利,保持着淡泊超脱的胸襟。后梁龙德二年(922年),他来到山东无棣县。此地邻接孔孟故乡邹鲁,他感到很称心,便留住本县开元寺,在寺东北隅另创一院,弘讲经论。一住20余年,宣讲经、论各30多遍。他气度娴雅,举止从容,为当地僧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讲说时慢声细语,娓娓而谈,用词朴素,态度自然,从来不厉声呵斥,也不故意夸张,结果反而深受道俗敬重,享有极高的威信。

历任官职

  历任的州官,过往的使臣,敬慕恒超渊博的学问和高尚的人格,常常到寺里来拜访。但恒超不愿与这些达官权贵周旋,总是让侍童出面

社会评价

  宰相冯道是一位不顾国家兴亡,只保自己高官厚禄的无行官僚。自后唐以来,国家已经一再易姓,而他高居相位不倒。人们鄙视他,他自己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听说了恒超的大名,便来叙同宗,拉关系。恒超对替冯道送信来的使者说:“我是一位闲散之人,早舍父母,誓志修行。本意只想苦行苦修,往生弥勒净土,没料到名字浪传到宰相耳中。请转告宰相,我不敢沾宰相的光,尘世名利于我毫无用处。”弟子们怕开罪于权相,都劝恒超随和一些,最少应在面子上与冯道应付应付。恒超难违众情,不得已给冯道写了回信。冯道得信,越发起劲,上表给后汉高祖刘知远,替恒超求得了一件御赐紫袈裟。恒超接到皇帝送来的紫袈裟,不穿又不行,穿又违背自己私

恒超的诗文

辞郡守李公恩命

唐代恒超

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