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1873—1935),广东顺德人,清末在上海与章太炎、马叙伦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刊印《风雨楼丛书》,创办《国粹学报》。民国成立后加入南社,长居北京,袁世凯复辟帝制期间,黄节频频撰文抨击,致遭忌恨。此后,不再从事新闻舆论工作,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1917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专授中国诗学。1922年拒任北洋政府秘书长,后曾担任过一年的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兼通志馆馆长。因对时局不满,在1929年辞职,仍回北京大学,同时兼任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1935年病逝。► 532篇诗文
黄节出身富裕商人家庭,不幸的是,十月成孤,家道败落,迫使母子只得靠变卖家当相依度日。幼年由母亲亲授“四书”,22岁到简岸草堂就读,颇受老师简朝亮道德学问熏陶;课余与同学邓实结为知交,以匡世扶危相互勉励。
两年后,离简岸入广州花地云林寺潜心读书。1900年前后,漫游各地,北登长城,出山海关,浪迹大江南北,广泛接触进步人士,逐渐形成反清革命思想。
光绪二十七年(1901)黄节回到广州,与谢英伯等创办“群学书社”,旋改名“武南公学会”,设中外报刊供人阅览。
翌年,应顺天乡试,在策论中力陈同仇御侮方略,为同考官袁季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