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金克木

金克木

金克木 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生于江西。文学家,翻译家,学者。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随后娶历史学家吴于廑之妹为妻。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燕园四老”。历任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五届至第七届常委,宣传部部长。有《挂剑空垄:新旧诗集》。► 3篇诗文

人物生平

  民国元年(1912年)8月14日出生于江西省一个旧官僚家庭。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刚满19岁的金克木到北平求学。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冬),金克木因经济上难以为继而离开北平,前往山东德县师范教国文。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他带着挣到手的一点点微薄薪水回到北京大学做起课堂上的“无票乘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从事创作与翻译。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任湖南桃源女中教师,兼任湖南大学讲师。

  民国三十年(1941年)

创作特色

  诗歌

  金克木善于运用古典意象在抒情空间里凝结了现代人的感触,使抒情具有客观化的意味,提炼出精致深婉的诗情,在精神和情感层面得到共鸣,具有舒缓的韵律美。金克木不仅注重诗“质”之美,其别具一格之处还在于在隐藏自己与表现自己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他主张情知合一,以简约追求丰富,以有限追求无限,营造出悠远深微的诗境。

  金克木步入诗坛时有《秋思》《黄昏》。

  《古意》是执著等待的背影,从“枯叶已铺满空山”的·秋冬时节到“上山采蘼芜”的春天,不见佳人归来,心却依旧,等待在此富有对理想坚守的意味。黑洞洞的《眢井》点化出阴森的气氛,诗人充满了

成就贡献

  语言成就

  文革后,金克木在国内诠释学和符号学,并将它们用于研究中国文化。

  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他曾仅靠一部词典,一本凯撒的《高卢战纪》,就学会了非常复杂的拉丁文。他除了在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学、美学、比较文学、翻译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为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梵学研究

  在印度文化各个领域的研究中纵横驰骋,称得上是真正懂得印度文化的为数极少的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和季羡林一道,培养出新中国第

人物轶事

  在图书馆上“大学”

  1930年,金克木突然发现了一大宝藏:市立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使读书青年金克木有了归宿感,他觉得那儿就是他的新家,是他的大学。正如金克木所描述的:”我几乎是天天去,上午、下午坐在里面看书,大开眼界,补上了许多常识,结识了许多在家乡小学中闻名而不能见面的大学者大文人的名著。如果没有这所图书馆,我真不知道怎么能度过那飞雪漫天的冬季和风沙卷地的春天,怎么能打开那真正是无穷宝藏的知识宝库的大门。”

  “探宝”与激情——外语学习

  金克木学习英语的初期,好像进入一个巨大的迷宫,好奇心和激情推动着他往前走。老师对他说:”

金克木的诗文

西江月 戏拟《抗战春秋》题词

近现代金克木

治乱兴衰有定,死生离合无凭。长江滚滚月初升,流水年华一瞬。

蝶恋花

近现代金克木

少年总被蹉跎误。待得归时,忘却来时路。风雨满城无意绪。

仰天不见鸿来处。

鹧鸪天 读《柳如是别传》

近现代金克木

寒柳金明俱已休。哪堪回首旧风流。纵横盲左凌云笔,寂寞人间白玉楼。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