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劳思光

劳思光

劳思光(1927—2012),生于陕西西安,本名荣玮,字仲琼,号韦斋,祖籍湖南长沙,当代汉语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年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1949年转赴台湾,1952年于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94年起出任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劳思光学贯中西,著作极丰,无论文、史、哲学,乃至金石考证等方面,皆有论述,其中尤以1980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出版以后被港台大专院校广泛采用为指定教材。2012年10月21日在台北逝世,享年85岁。► 5篇诗文

人物生平

  1946年—1949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修业;1952年: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1955年—1964年:珠海学院讲师;1964年—1985年: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哲学系讲师、高级讲师及教授;1969年—1970年:哈佛大学访问学人;1970年、1975年—1976年: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人;1985年—1989年: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89年—1992年:国立清华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1993年:国立政治大学客座教授;1999年—2000年:私立东吴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2000年—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访问教授;1994年起:华梵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现职:台湾华

劳思光精神思想

  劳思光对中西哲学不同传统皆保持一开放的态度,其思想可作早期、中期、晚期之分。早期思想接近德国观念论,其道德哲学于康德尤近,而文化哲学则有浓厚黑格尔色彩。中期思想大致以70年代至80年代初为断。他专注于中国哲学研究,完成《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在理论上已进而批判黑格尔模式,并转向分析哲学的探索。

  晚年提出高级语意学之问题,以批判现代哲学思潮,目的则在于重判不同理论语言之功能与限制,从而给不同理论适当定位。对于中西哲学传统的定性,曾就哲学功能分判为认知性与引导性两型。所谓认知性,是指其哲学功能主要摆在建立知识之上;所谓引导性,则要求生命或自我的转化。前者主要涉及智性领

劳思光的诗文

临江仙·纪怀1958

近现代劳思光

明镜须眉衔石愿,浮生长物无多。华灯玉管浪销磨。

文章聊复尔,兴废竟何如。

贺新郎·乙巳除夕,夜宴于伯谦先生私宅,赋此乞正,调寄贺新郎1965

近现代劳思光

车马芳洲道。又喧阗、千家爆竹,共迎春早。我已中年翁七十,相顾樽前一笑。

负多少、纵横怀抱。北望中原南望海,漫纷纶、棋局何时了。

谁竟免,此乡老。

浣溪沙

近现代劳思光

又积征尘上客襟。相逢翻觉别痕深。青萍雪絮总浮沈。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