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李天馥

李天馥

李天馥(1635年~1699年),字湘北,号容斋。科举寄籍归德府永城县,合肥人,其先自黄冈徙。清初文臣。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攻陷庐州府,李天馥随家人避难永城,寓居于永城赵家。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顺治十五年(1658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官少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为官期间,扬清激浊,学行俱优,深受康熙器重。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去世,谥文定。著有《容斋千首诗》、《容斋诗馀》等。► 20篇诗文

人物生平

  幼年家世

  明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二十四日,李天馥出生于庐州府合肥县,先世自湖广黄冈迁庐州合肥。始祖李英,黄冈人,明洪武初以军功授世袭敕命,卒于袁州卫管军百户任上。三世祖李良,始授世袭庐州卫左所百户之职,从此居合肥,传至天馥,已历七代。其父李万化,初补诸生,寻袭卫职,清初以都司督上江漕务,爱宾游,重然诺,生子三,天馥为长。李母瞿氏怀李天馥时,恰值张献忠率部第一次围攻庐州。孤城被围七日,庐州城内的百姓无不惶恐,瞿氏却从容不迫,综理家事,一如平昔。城池即将被攻陷时,瞿氏还倚着井栏,挽绠趺坐,惟以义命自安。邻居有人感到惊讶,问她怎能如此镇定?瞿氏曰:“遇贼即死,何惧

主要成就

  政治

  为官清正

  李天馥一生处世清介,履职勤慎。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凡有所见解,悉陈无隐,深受康熙倚重。为官三十余年,职务虽不断变换,但一身正气始终不变。当时的户部、吏部被人称作“利薮”,最易贪腐堕落,李天馥刚至户部,下属中就有人以“苞苴”进谒,以图巴结。李天馥严词拒绝,并警告众人:“汝曹不畏三尺法,吾在此,乃敢以身试宪?”官吏皆动色,缩手相戒。在吏部,他尤以扬清激浊为己任,驱逐黠吏,奖掖后进,吏部风气为之一清。

  选拔人才

  李天馥十分重视对国家优秀人才的选拔,尤其留心拔擢寒门士子,史书记载:“单门寒畯,

轶事典故

  李容斋之艳词

  据民国·李定夷《轶闻大观·第二编·卷二》记载:“李尚书容斋,文采风流,一时无两。居京师时,雅好冶游,有伶人新婚,戏为《贺新郎》词一阕云:

  之子门楣异。却赢来,娇羞事业,风流经济。一向娇妆身是妾,此举差强人意。指山海,香盟粉誓。笑煞逢场花烛假,喜今尝花烛真滋味。贪美酒,恣尤殢。

  个侬本作男儿戏,料无非,铅华侣伴,裙簪班辈。正自难分姑与嫂,漫道燕如兄弟。恐还是,赵家姊妹。儿女温存原自惯,愿卿卿怜妇如怜壻。今何夕,三生会。”

  初见二毛

  据清·王晫《今世说·卷八》记载:“毛大可

后世纪念

  李文定公墓

  李文定公墓原位于今合肥市东门三里街的开元轮胎厂一带。1956年一度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名单”,文云:“李天馥墓。所在位置:合肥市东北外铁路沿。时代:清。保护范围:墓及石牌坊全部保护。”但同年便开展合作化运动,墓前石刻,全遭毁坏,有的因为过大过重,无法抬动,遂就地填埋,小件后来被逍遥津、明教寺、城隍庙零星拾走一些。1958年,大跃进运动爆发,墓葬遭人为盗掘平毁,现已荡然无存。据《嘉庆合肥县志·卷第十四·古迹志·大学士李天馥墓》记载:“李天馥墓,在威武门外白衣庵东南,赐祭葬。”据李天馥后人李宁老先生回忆,其幼年随家人春游祭扫于三里街的李天馥

李天馥的诗文

重游西山

清代李天馥

列岫参差出,西风款段轻。云中看鹤影,树杪觅泉声。

野旷增乡思,山深冷宦情。此君相别久,踪迹愧平生。

侠客

清代李天馥

年少悲歌客,秋原落日情。快逢燕大侠,羞学鲁诸生。

问世都难合,论交每不平。怀中三尺铁,风雨夕常鸣。

送高念东少司寇

清代李天馥

立朝无几去安之,信是先生素不羁。自谓何妨行我法,谁能稍劝合时宜。

蛮中子舍归偏早,海上神山约未迟。从此祥刑成往事,岱云徕竹费相思。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