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吕公著

吕公著

(1018—1089)宋寿州人,字晦叔。吕公弼弟。仁宗时登进士第。英宗时知蔡州。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初,知开封府,为御史中丞。反对行青苗法,言吕惠卿奸邪不可用,出知颍州。起知河阳,召还知审官院,寻同知枢密院事。哲宗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辅政,废除新法。三年,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卒谥正献。► 18篇诗文

人物生平

  嗜学有行

  吕公著从小好学,以至废寝忘食。父亲吕夷简对他器重惊异,说:“今后必定为王公辅臣。”后因恩荫补任奉礼郎,并进士及第,召试馆职,没有赴任。任颍州通判,知州欧阳修与他结为讲学之友。后来欧阳修出使契丹,契丹皇帝询问宋朝学问德行之士,欧阳修首先以吕公著回答。后判吏部南曹,宋仁宗奖许吕公著淡于名利,赐给五品官服。又被任命为崇文院检讨、同判太常寺。寿星观营造真宗神御殿,吕公著说:“先帝已经有三神御殿,但不停地建立,岂不是祭祀没有丰厚父庙之义。”后进官知制诰,三次上疏辞谢。改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读。

  濮议之争

  宋英宗亲政时,加吕公著为

主要成就

  元祐当国

  吕公著与司马光同属旧党,司马光在当政后,“尽废新法”。而司马光死后,吕公著继续采用司马光的做法,但他与司马光对于新法具体内容看法也有一些差别。吕公著对保甲法有保留,认为“止就冬月农隙教习,仍委本路监司提按,既不至妨农害民,则众庶稍得安业”。对此,司马光有非议,认为保甲法为害于民,应该“一切废罢”。 

  吕公著在科举上要求经义参用古今诸儒之说,不得专以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取士,也不得出题涉及佛老内容,不得以申、韩和佛学为学;恢复贤良方正科。《童蒙训》称其“专以荐贤为务”,他主政时,举荐了孙觉、李常、王存、顾临、程颢、张戬等人。

轶事典故

  不仗父势

  吕夷简主政时,吕公著从故乡寿州来京应试,他穿戴破旧,谦让如同寒门子弟一样,见到他的人虽然喜欢他的仪容举止,却也并未感到惊奇。等到他离开后,经询问得知是吕公著,才惊讶感叹。

  以牙还牙

  吕公著曾以翰林学士身份馆伴契丹使者,使者颇为凶悍狡黠,与吕公著谈论时多次谈及北宋朝廷政事。吕公著也选了一段契丹的隐密询问说:“北朝(契丹)曾经试进士,出《圣心独悟赋》,赋没有出处,为什么呢?”使者感到谔然而说不出话。

  简重清静

  吕公著为人庄严持重,心性纯正恬静,大概是天性使然。他平日居处时无疾言

吕公著的诗文

二十二日晚步天津次日有诗

宋代吕公著

溪翁昨晚步天津,步到天津伫立频。
洛水只闻煎去棹,西风唯解促行人。
山川惨淡笼寒雨,楼观参差锁暮云。
此景分明谁会得,欲霜时候雁来宾。

分题得瘿林壶

宋代吕公著

天地产众材,任材谓之智。
栋桷与楹杙,小大无有弃。
方者以矩度,圆者中规制。
嗟尔木之瘿,何异肉有赘。
生成拥肿姿,赋象难取类。
櫽括所不施,钩绳为尔废。
大匠睨而往,恻然乃有意。
孰非造化功,而终配不器。
刳剔虚其中,朱漆为之伪。
斟浆挹酒醴,施用惟其利。
犠象非不珍,金罍岂不贵。
设之于楹阶,十目肯注视。
幸因左右容,反见为奇异。
人之于才性,夫岂远于是。
性虽有不善,在教之揉励。
才亡不可用,由上所措置。
饰陋就其长,皆得为良士。
执一以废百,众功何由备。
是惟圣人心,能通天下志。

恭和

宋代吕公著

雪消春动气清微,夹道都人望帝晖。
法部已调丝竹管,御袍初进赭红衣。
康衢弥节严三卫,真馆焚香降六飞。
宴罢瑶池回跸晚,五云通夜拥端闱。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