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唐炯

唐炯

唐炯(1829年—1909年),字鄂生,晚号成山老人。贵州遵义人,唐树义之子。清朝官员。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人。同治六年(1867年),率川军援黔,围剿何德胜黄号军,因功获迁道员,赐号“法克精阿巴图鲁”。光绪六年(1880年),代理四川盐茶道,革除盐务弊病。光绪八年(1882年),任云南巡抚。中法战争中,因守城不利致使山西、北宁失守,被捕入狱,判处斩监候,后被赦免归乡。光绪十三年(1887年)复官,赴云南督办矿务,前后达十五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太子少保衔。宣统元年(1909年),病逝于贵阳,享年八十岁。► 1篇诗文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道光九年(1829年)三月,唐炯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县。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唐炯考中举人。

  咸丰三年(1853年)十二月,唐炯从贵阳赴湖北探望时任署理湖北按察使的父亲唐树义。此时太平军在黄州击败了湖广总督吴文镕率领的军队,正准备进攻金口,奉命驻守金口的正是唐树义。

  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二十二,唐炯抵达湖北金口,唐树义见到唐炯问了几句家事后,就把自己要与太平军决战的事情告诉了他,并认为“大丈夫就要像江中丞(湘军悍将江忠源)那样死。”一天后,唐树义的战船被击沉,投江殉国。 

  

主要成就

  公益成就

  修葺阳明祠

  光绪三年(1877年),唐炯在四川做官。贵阳扶风山阳明祠年久失修,学者罗文彬等倡议修复。唐炯与好友丁宝桢(时任四川总督)召集川内同乡聚会,捐款襄助。丁宝桢捐银三千两,唐炯捐银二千八百余两。唐炯将银票寄往贵阳,委托罗文彬、袁思韠主其事。光绪六年(1880年),久负盛名却又废弃多年的阳明祠修葺一新。

  资助刊印文集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冬,唐炯父亲唐树义辞官归乡。期间,他允诺出资刊刻莫友芝搜集编纂的《贵州诗集传证》(后改名为《黔诗纪略》)和郑珍编辑的《遵义诗钞》(唐树义更名为《播雅

唐炯的诗文

听纯庵吹箫梅君约同作兼和纯庵

清代唐炯

乞食封侯等一尘,生还此日倍相亲。百年未半垂垂老,万感于今事事真。

我自偷间强作达,君能著述未全贫。诗成送与朱夫子,莫放深杯暗怆神。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