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1890年10月12日—1970年4月6日),字孟潇,号曼德,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经中华民国建国到解放战争开始时期,并在国民党中担任不同的重要职务。1937年指挥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后,唐生智辞去一切职务,决定回东安老家办学。其宗旨是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培养抗日救亡英才。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此后他在湖南军、政机构任职到湖南省副省长等。1970年4月6日,因肠癌于长沙逝世,终年79岁。► 1篇诗文
早年经历
1890年10月12日(清光绪十六年九月十八日)生于一个富裕的官宦商人家庭。
1897年秋,唐生智从塾师唐诗亭读古书。1908年春,唐生智考入湖南陆军武备学堂(陆军小学)第一期,思想倾向新派,遵纪守令,成绩优秀,常受褒奖。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陆军小学举行致哀仪式,唐生智对此不以为意,因在下面发笑而受到记过处分。1909年春考升又进湖北武昌第三陆军中学,在谭人凤等人影响下,唐生智参加了同盟会。
参加革命
1911年秋,唐生智在陆军中学毕业后,被调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
1937年11月向蒋介石自动请缨防守南京,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下令封锁南京通往江北的道路,销毁渡船,使得大量军民不能撤离。战争中力主抗敌,但在蒋介石再三电令下不得已撤退。他在未组织任何撤退的情况下于12月12日下达弃城命令,自己乘保留的汽艇逃出。在命令下达后,守军陷入溃散,失去组织,争相逃命。第二天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南京大屠杀。围绕唐在南京保卫战中表现,后期出现大量质疑与负面评价,多认为其言行不一且指挥失当,对军民无辜死亡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以后长期闲居湖南,曾在家乡东安创办“耀祥书院”,研究佛学、哲学、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及古典文学。19
多次反蒋
1927年7月唐生智跟汪精卫一道“分共”。8月东征讨蒋,逼蒋于8月12日下台;不久唐被逼弃军下野,流亡日本。
1929年4月,唐回国后接受曾被桂系吞并的旧部,由蒋介石委任为第五路军总指挥,5月,任军事参议院院长,国军编遗委员会编组部主任。5月,蒋介石派唐赴河南与冯玉祥军作战,1929年12月1日,唐联合七十五名高级将领第二次反蒋,就任护党救国军第四路总司令。但不到一月,即兵败逃亡东南亚等地。
1931年5月,唐被推选为广州非常政府国府委员及军委常委,实行第三次反蒋;并于9月以湖南宣抚使名义进军湘南,直逼衡阳。适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