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清同治四年 (1865 年) 十月十六日生于江苏太仓,民国元年(1912 年) 定居无锡。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官至清农工商部左侍郎兼署理尚书。后退出政坛,潜心从事教育事业。曾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及“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监督,创办私立无锡中学(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前身)及无锡国专(苏州大学前身)。1954年4月在上海病逝,终年90岁。著作有《茹经堂文集》、《十三经提纲》、《国文经纬贯通大义》、《茹经先生自订年谱》等。► 27篇诗文
1865年12月3日(清同治四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唐文治生于江苏省太仓直隶州镇洋县(今属江苏省太仓市)岳王市陆氏宅第静观堂。祖父唐学韩为他取名“治”,寓意“通经治国”,取字“颖侯”,寓意“聪敏颖慧”,取号“蔚芝”,寓意“德馨芝兰”。
1870年,6岁的唐文治就启蒙读经,读背儒家经典《孝经》、《论语》、《孟子》、《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左氏传》等。
1879年,考取秀才,读《史记》,“春秋三传”中的《公羊传》、《谷梁传》,开始学习写作古文。次年入州学,从师太仓理学家王紫翔(王祖畲),潜心研读性理之学及古文辞。
人物思想
海权
商船所至,海权所至 唐文治认为“商船所至,海权所至”、中国“航权旁落,亟待广植人才,以图挽救”,于1909年增设船政科,这是中国近代海运教育之滥觞,也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先河,中国航海教育起步伊始即以高等教育的姿态登上了中国教育的历史舞台。船政科的诞生,改变了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使中国航海教育走向科学,踏上自行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道路,为挽救航权、改变中国海船河船尽操洋人之手的局面迈出了第一步,这在中国航海教育及海运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
唐文治的办学思想是“尚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