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4篇诗文
谢稚柳(1910-1997),江苏常州人。早岁从钱振学画,十九岁时倾心于陈老莲画风,后又直溯宋元,1930年起追摹陈洪绶绘画。
1943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42年与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写成《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集》等书。四十年代曾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后历任上海文联秘书长,上海文管会副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当选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长于中国书画史及书画的鉴别。1962年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中国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谢稚柳孜孜不倦,精耕细研,广泛探求,锲而不舍地攀登艺术巅峰,在诗、书、画、考证、鉴定、研究等领域中成就卓着,鼎足当代他天资聪敏,幼承庭训,受业名师,习经史诗文,醉心丹青,热衷古画观摩,融会古法,自成风貌。绘画方面工花鸟、山水、人物,设色明雅,用笔隽秀,清丽静穆,曲尽其妙。晚岁更创“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别具一格。书法方面,清秀飘逸,风姿奇丽,潇洒出尘,气势恢宏。诗词造诣深邃,诗画交融,格调天成,清新可诵。学术研究,治学严谨,范围广泛,涉及古书画鉴别、美术史研究、作品赏析、史料整理编辑等,尤其是在书画鉴定方面,贡献更为卓着。 谢稚柳-自幼天资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