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杨赓笙

杨赓笙

杨赓笙(1869-1955),号咽冰,江西省湖口县三里乡上杨村人。十二岁时读完《十三经》,十八岁考中秀才,又入白鹿洞书院就读,被选送入京师国子监深造。他目睹清朝政治腐败,放弃功名,从事民主革命。经徐秀钧介绍,进入江西大学堂,学习新学,在校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李烈钧担任江西都督,成立省议会,杨赓笙担任都督府高级顾问、省参议员。► 27篇诗文

人物生平

  1912年“二次革命”前夕,李烈钧前往上海,参加孙中山召开的国民党要员会议,商量讨袁事宜。叮嘱杨赓笙到湖口作讨袁准备。同年7月12日李烈钧回到湖口。江西省议会开会推举李烈钧为讨袁总司令,即日在湖口成立讨袁总司令部,任命杨赓笙为总司令部秘书长,负责撰写“江西讨袁总司令檄文”。这次湖口起义,由于寡不敌众,遭受失败。随即秘密逃至日本东京,在头山满家里谒见孙中山,报告“湖口起义”情况,孙中山对他殷切慰勉,并留在身边,协助改组国民党。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东京召开大会,宣布将国民党改为“中华革命党”,赓笙首先遵照规定,按上指模加入中华革命党,并建议将誓词中“服从党魁”的“魁”字改为“纲

杨赓笙的诗文

大观楼题壁二首 其二

近现代杨赓笙

西南名胜数滇池,岸帻披襟喜不支。几处闲亭存古迹,一川小艇漾清漪。

灵钟金碧人皆杰,术乏丹青我有诗。何必蠡湖匡阜去,此间风物亦相宜。

谒先烈徐锡麟墓

近现代杨赓笙

入官头角便峥嵘,霹雳全教薄海惊。碧血一腔催后觉,黄花三月继先声。

拚将赤手歼胡祚,取出丹心照皖城。今日纪功多制像,似应金铸首先生。

吊秋女士墓

近现代杨赓笙

不甘汉族久沈沦,慷慨捐躯女子身。秋雨秋风临难日,好山好水祀佳人。

雄心能下谭人凤,巨眼惟知徐锡麟。底事墓门依两小,也容妓妾作芳邻。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