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竹枝词
清代: 方文
投认师生法不轻,其初只为杜逢迎。
因而场屋真知己,怀刺无他止姓名。
都下竹枝词
清代: 方文
前朝勋戚盛如云,后裔同归厮养群。
莫向灞陵嗔醉尉,何人犹识故将军?
都下竹枝词
清代: 方文
都门本是利名关,来去纷纷各不闲。
亦有京官十数载,从无偷眼看西山。
都下竹枝词
清代: 方文
自昔旃裘与酪浆,而今啜茗又焚香。
雄心尽向蛾眉老,争肯捐躯入战场。
都下竹枝词
清代: 方文
有客慈仁古寺中,苍龙鳞畔泣春风。
布衣自有布衣语,不与簪绅朝士同。
客有教予谨言者,口占谢之
清代: 方文
野老生来不媚人,况逢世变益嶙峋。
诗中愤懑妻常戒,酒后颠狂客每嗔。
自分余年随运尽,却无奇祸赖家贫。
从今卜筑深山里,朝夕渔樵一任真。
太湖避兵
清代: 方文
将近枫桥路,唯闻人语喧。
北来兵肆掠,东去艇皆奔。
震泽烟波迥,高秋风雨繁。
此时期免患,艰苦复何论。
六月
清代: 方文
六月重衾更着绵,阴寒浑似暮秋天。
我生半百何曾见?记是康熙丙午年。
三月十九日作
清代: 方文
野老难忘故国恩,年年恸哭向江门。
南徐郭外三停棹,北固山头独怆魂。
流水滔滔何日返,遗民落落几人存。
钱生未死重相见,双袖龙钟尽血痕。
三月十九日作
清代: 方文
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
漫野玄云天色晦,美人黄土我心劳。
虚疑杨柳牵愁绪,不忍沧浪鉴鬓毛。
前辈有谁同此恨,雪庵和尚读离骚。
方文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FACESOHO知行者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