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苏轼的诗文全集194/222页

和子由四首 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

宋代 苏轼

家声赫奕盖并凉,也解微吟锦瑟傍。
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风流别后人人忆,才器归来种种长。
不用更贪穷事业,风骚分付与沉湘。

行香子·一叶轻舟

宋代 苏轼

一叶轻舟。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岩陵。君臣一梦,今古虚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清。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宋代 苏轼

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
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
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
我今又复罹此旱,凛凛疲民在沟渎。
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仍携王子渊。
看草中和乐职颂,新声妙悟慰华颠。
晓来泉上东风急,须上冰珠老蛟泣。
怪词欲逼龙飞起,险韵不量吾所及。
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
此时还复借君诗,余力汰辀仍贯笠。
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
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
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
我今又复罹此旱,凛凛疲民在沟渎。
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仍携王子渊。
看草中和乐职颂,新声妙悟慰华颠。
晓来泉上东风急,须上冰珠老蛟泣。
怪词欲逼龙飞起,险韵不量吾所及。
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
此时还复借君诗,余力汰辀仍贯笠。
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和陶停云四首,并引 其二

宋代 苏轼

飓作海浑,天水溟濛。云屯九河,雪立三江。我不出门,寤寐北窗。

念彼海康,神驰往从。

赠孙莘老七绝

宋代 苏轼

嗟予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
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

和周正孺坠马伤手

宋代 苏轼

天厩新颁玉鼻騂,故人共敝亦常情。
相如虽老犹能赋,换马还应继二生。

东园?此诗当为黄庭坚作?

宋代 苏轼

岑寂东园可散愁,胶胶扰扰梦神州。
万竿苦竹旌旗卷,一部鸣蛙鼓吹收。
雨后月前天欲冷,身闲心远地偏幽。
杜门谢客恐生谤,且作人间鹏鹖游。

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

宋代 苏轼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
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
(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夜半见日事。
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
山有二石楼。
今延祥寺在南楼下,朱明洞在冲虚观后,云是蓬莱第七洞天。
)东坡之师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
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归耕。
道华亦尝啖一枣,(唐永乐道士侯道华,窃食邓天师药仙去。
永乐有无核枣,人不可得,道华独得之。
予在岐下,亦尝得食一枚。
)契虚正欲仇三彭。
(唐僧契虚,遇人导游稚川仙府。
真人问曰:汝绝三彭之仇乎?契虚不能答。
)铁桥石柱连空横,(山有铁桥石柱,人罕至者。
)杖藜欲趁飞猱轻。
云溪夜逢喑虎伏,(山有哑虎巡山。
)斗坛画出铜龙狞。
(冲虚观后有朱真人朝斗坛,近于坛上获铜龙六、铜鱼一。
)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
近者戏作凌云赋,笔势仿佛离骚经。
负书従我盍归去,群仙正草新宫铭。
汝应奴隶蔡少霞,我亦季孟山玄卿。
(唐有梦书《新宫铭》者,云紫阳真人山玄卿撰,其略曰:良常西麓原泽东泄,新宫宏宏,崇轩?献?献。
又有蔡少霞者,梦人遣书碑,略曰,公昔乘鱼车,今履瑞云,躅空仰涂,绮辂轮囷。
其末题云,五云书阁吏蔡少霞书。
)还须略报老同叔,赢粮万里寻初平。
(子由一字同叔。

和王晋卿送梅花次韵

宋代 苏轼

东坡先生未归时,自种来禽与青李。
五年不踏江头路,梦逐东风泛蘋芷。
江梅山杏为谁容,独笑依依临野水。
此间风物君未识,花浪翻天雪相激。
明年我复在江湖,知君对花三叹息。

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

宋代 苏轼

人生百年寄鬓须,富贵何啻葭中莩。
惟将翰墨留染濡,绝胜醉倒蛾眉扶。
我今废学如寒竽,久不吹之涩欲无。
岁云暮矣嗟几馀,欲往南溪侣禽鱼。
秋风吹雨凉生肤,夜长耿耿添漏壶。
穷年弄笔衫袖乌,古人有之我愿如。
终朝危坐学僧趺,闭门不出间履凫。
下视官爵如泥淤,嗟我何为久踟蹰。
岁月岂肯为汝居,仆夫起餐秣吾驹。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