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高阳台

《高阳台》,词牌名,调名取自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游高唐,倦而昼寝,梦巫山神女前来,称愿荐枕席。临行时,又自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于两结三字豆处增叶一韵者。

典范词作16/32页

高阳台 章江舟次读玉田词,步集中韵

清代宋荦

远水拖蓝,晴峰送翠,徐牵三板轻船。野岸风筝,撩人恰是新年。

垂杨不负东君约,袅鹅黄、一色堪怜。更悠然、几处渔歌,几点村烟。

家山回首斜阳外,但萋萋芳草,淼淼长川。十八滩遥,舟人指向鸥边。

红牙漫拍王孙句,倚蓬窗、聊破愁眠。莫垂帘尚有江梅,尚少啼鹃。

高阳台

近现代魏元旷

庐阜回骖,西园罢宴,兵烽一夕惊飞。大好江南,飘零王谢乌衣。

令威不分归辽日,见人民、城郭都非。料今时、高会难寻,俊侣应稀。

高阳台

清代曹慎仪

露湿蔷薇,香萦芍药,依移艳挹春亭。蓦地飞来,罗襟粉坠星星。

东风吹断江南梦,倩何人、轻唤愁醒。更难凭、草留旧迹,裙化它生。

忆曾邻苑寻芳去,有彩衣幻影,画本题名。团扇低徊,谢庭知否重经。

应怜雨暗烟枝冷,问何如、烛夜孤萤。嘱从今、珍重花房,莫再飘零。

高阳台·戊辰夏日经旧居法轮

近现代魏元旷

何必深山,城南衣角,当时曾住名贤。荷沼菱塘,沿濠仄径斜川。

望中仿佛扬州路,猛回思、四十三年。绿阴中、石级层层,苔印依然。

高阳台 咏萤

近现代吕景蕙

扇影摇红,苔痕绿,焰光微度帘旌。薄舞轻飞,依稀堕落残星。

瑶阶湿露冷冷白,点芳塘、砌畔初停。照分明,几处书灯,几阵蛩鸣。

隋宫九迹休重省,省荒台堤冷,烟销馀青。无限低徊,燐伊身世浮萍。

閒情拟托寒蝉诉,奈寒蝉不飘零。逗衣轻,半壁墙阴,一曲围屏。

高阳台 寄蓉舫夫子

清代叶璧华

蝶翅花牵,莺梭柳织,韶光转眼心惊。几曲雕阑,曾经翠袖同凭。

子规并作离声苦,更销魂、风雨长亭。盼斜阳、帽影鞭丝,一抹山青。

如今回首西堂路,又燕僝莺僽,春晓花萦。湖海吟身,那堪蓬梗飘零。

何时重刻红窗烛,漾茶烟、小倚云屏。再休题、封侯佳话,锦片前程。

高阳台·除夜

宋代韩疁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高阳台 重九

明代高濂

黄菊擎霜,紫萸带雨,年华又早重阳。风喧病叶,夜来声满书窗。

晓看日放些儿影,渐云收、青吐山光。为怜戏马应弦,还忆穿杨。

芒鞋竹杖荷裳。快扳萝扪壁,峻岭崇冈。纵目流观,平沙雁落长行。

糗糕菊酒迎凉脯,且鲸吞、沉醉何妨。尽幽闲,佩萸力健,落帽人狂。

高阳台 乙酉上巳禊集武侯祠水榭,感时事,约会者同赋

近现代邵祖平

翠柏森虬,雕梁并燕,妍春细数花须。羽扇谁挥,碧瓯芳榭相娱。

家山久隔棠梨笑,渍酒痕,怕检裙裾。乍重三,临水难欢,揽蕙堪吁。

高阳台·木君赋此词,瑰曼可诵,爰依其韵,更赋秋草

近现代叶恭绰

院落无人,风霜欲老,篷根尽耐孤清。化作萤飞,亏他照影分明。

西园懒赋新诗句,触愁心、蝶梦都醒。忆年时、步屧空阶,夜景寒灯。

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