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高阳台

《高阳台》,词牌名,调名取自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游高唐,倦而昼寝,梦巫山神女前来,称愿荐枕席。临行时,又自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于两结三字豆处增叶一韵者。

典范词作14/32页

高阳台 秋晓

清代黄兰雪

高树含烟,凉花滴露,碧天澄澈如波。促织声停,知人懒掷金梭。

风前几度凝眸立,算愁心、无奈秋何。漫楼头、赢得遥峰,学敛双蛾。

香消宝鸭云屏掩,早寒生楚簟,扇却轻罗。欲觅馀芬,池边但有残荷。

争春旧馆听莺处,料而今、绿满庭莎。忍凭栏,数尽飞鸦,盻断明河。

高阳台 戏咏榴花

近现代顾随

续命丝长,聚头扇小,年年此际他乡。底事今年,单衣尚觉微凉。

蔷薇开老藤萝谢,只榴花、娇立东墙。祝泰皇、莫便匆匆,又使飞飏。

高阳台 灯前梅影一枝,意态娟好,作忆梅词

清代程颂万

残雪黏帘,瘦禽啼月,忍寒偏是黄昏。一水溪桥,阿谁更倚重门。

淡妆缥缈无寻处,向吟边、细诉芳魂。恼相思,一点残灯,一个愁人。

婵娟风露空山杳,甚枝南枝北,犹殢香温。冷梦相偎,于今梦也无痕。

惜花人别花枝瘦,剩银屏、空锁娇云。好教他,槛外篱边,休种愁根。

高阳台 元日

清代冒禹书

淑景惊催,新符乍换,时光去也堂堂。屏摇翠柏,湘帘日映山房。

昨宵今日人如旧,宜春彩笔署回廊。难驱遣、流年暗数,何限沧桑。

伊人天各一方。只此心两地,与日俱长。诗成无语,依稀想像总荒唐。

小立东风春又到,离人不改是愁肠。更相看,梅花清瘦,做尽凄凉。

高阳台 旧琴

清代孙鼎臣

松月潮声,蕙烟人影,幽兰袅入新词。流水年芳,缃囊暗换蛛丝。

前身酒病狂中散,论风怀,焦尾方知。甚吴桐、寸寸冰纹,画壁愁窥。

起来还按湘妃谱,奈神蛟倦舞,锦荐寒欺。秋老文园,潇潇碧敛梧枝。

春弦只被柔荑误,把几行、金雁差池。听清商,款款调来,可似年时。

高阳台

清代曹慎仪

露片销红,烟丝飏碧,梨花庭院深深。怕捲朱帘,月痕移近芳阴。

依然春尽长安陌,甚催归、枝上啼禽。恐难禁。瘦褪湘衣,病拥罗衾。

无聊更自添愁绪,见兰釭微闪,莲漏遥沉。过尽飞鸿,鱼书还盼江浔。

离怀浑似炉香冷,渐成灰、一片檀心。断魂吟,水阔天长,有梦难寻。

高阳台 发书后漫成

清代冒禹书

点点新愁,星星旧恨,鱼书封罢还思。依稀记得,河桥握别之时。

细语殷勤曾有约,遥遥两地一心知。梅花放、全凭驿使,仔细维持。

丹青虽是难工,只无聊相对,较胜些儿。几番回首,形容未必复如斯。

极目天涯空有泪,个中消息不堪追。望云山、孤城独眺,似醉犹痴。

高阳台 见燕时客南溟

近现代杨圻

日日愁风,朝朝看雨,画楼闲杀鸟衣。同是天涯,相逢总是依依。

春潮夜打山根月,送帆樯海上人归。更凄迷,梦到深宫,露滴罘罳。

隔年踪迹曾相识,况烟迷平陆,草入荒溪。欲待商量,如今是柳暗长堤。

绿窗人语春眠觉,道江南处处花飞。莫搴帏,不见长安,一片斜晖。

高阳台 月夜过旧游地

清代冒禹书

夜色溶溶,迷离一片,依然月到回廊。数声邻笛,声声调入凄凉。

小阁帘深凝素影,恍疑人坐旧西厢。频搔首、韶光浪掷,此际堪伤。

几回梦绕离堂。及今宵重过,转觉苍茫。欲待去也,恁关心风景难忘。

倚遍阑干人独立,清光渐次逼虚窗。忽无端、疏钟又动,幽兴偏长。

高阳台 还乡有感

近现代孙玄常

临水长街,依山小市,风光依旧当时。人去楼空,烟波千里相思。

长条初见鹅黄色,恨长条,未繫罗衣。最堪嗤,人自多情,树又何知。

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