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高阳台

《高阳台》,词牌名,调名取自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游高唐,倦而昼寝,梦巫山神女前来,称愿荐枕席。临行时,又自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于两结三字豆处增叶一韵者。

典范词作19/32页

高阳台 竹畦清话图

清代胡薇元

雪爪尘空,巢痕梦冷,秋斋最苦怀人。种遍琅玕,清阴一角芳邻。

近时怕认春明路,对西风满目愁氛。听吹来一晌,萧萧绿黯疏筠。

天涯朋旧偕情话,看篆烟同袅,佳茗同温。写入新图,分明朗月前身。

眼中无限沧桑感,待佗年齿印重寻。且今朝野坐修篁,索句篱根。

高阳台·和钱子彰见赠韵

清代杨葆光

即席词成,才锋惊眼,吟边鹭足应翘。吴越王孙,弯弓便退江潮。

英雄一样多情甚,许鲰生、分道扬镳。指云霄。西抹东涂,笑看儿曹。

登楼难醒春婆梦,只频年压线,度遍纤腰。小聚欢场,醉来也自能骄。

酒痕犹带杭州味,问酒徒、意趣谁饶。可怜宵。觅个红妆,高烛同烧。

高阳台

清代庄棫

飘拂微风,芊眠杨柳,上河时候清明。扇底嬉春,谁人一角重临。

銮舆犹记曾来驻,更赵家、图画重寻。久消沉,梦华旧录,且说东京。

才人何事搜求苦,数弇州遗恨,直到而今。倦客相看,此时别自伤心。

金戈铁马经过眼,看廿年、河外霓旌。剩闲情,渡头艇子,打桨来迎。

高阳台 柳

清代刘炳照

密叶藏鸦,长条系马,灞桥即是天涯。纤手攀来,销魂何况临歧。

斜风细雨都经惯,一丝丝,织就相思。试猜详,半是情丝,半是愁丝。

当年张绪风流甚,叹而今顿减,旧日腰围。窣翠抛青,江南客思凄迷。

劝伊莫作漫天絮,怕萍踪、漂泊东西。且消停,绾住韶光,系住斜晖。

高阳台 秋感次韵彭郎

近现代朱生豪

露冷蒹葭,渚寒鸥鹭,丹枫摇落秋江。萧瑟情怀,长怜月渡星塘。

当年梦迷离地,有蛛丝蔓草萦窗。漏渐长。尽处风更,尽处哀螀。

漫追旧迹成凄咽,总濯春修鬓,换得秋霜。菊影依帏,怜伊长耐宵凉。

旧巢燕子天涯侣,应念我清泪千行。莫持觞。吟断寒魂,拼取情伤。

高阳台 秋夕有怀

清代吕采芝

雁彻层霄,蛩鸣断砌,乍寒慵自开帘。又是黄昏,窥人月影纤纤。

纱窗悄静谁为语,独徘徊、底事心怜。更何堪,蛛网飞灰,积满牙签。

天涯一路迷芳草,总深情欲寄,怎上鸾笺。小立栏杆,销魂暗惜流年。

秋风那管人憔悴,一声声、敲响重帘。最无端,愁是偷愁,泪是偷沾。

高阳台四首 其一

清代蒋敦复

水碧湘裙,苔青画屧,一庵秋梦萧萧。燕子飞来,伤心怕问前朝。

芳犀已抵千金重,秪怜才、两字魂销。带愁描、露叶娟花,廿五离骚。

妆楼粉黛都销歇,听鱼山梵唱,夜雨无憀。三尺香坟,他时杯酒须浇。

脂田一棱飘儿菜,峭西风、吹上寒潮。旧红桥、几树垂杨,几处琼箫。

高阳台1914

清代况周颐

帽影羞花,襟痕泥酒,匆匆赚却芳时。半榻书尘,相如倦极谁知。

流莺莫作伤春语,替垂杨、惜起腰肢。问东风底事,残英欲坠还迟。

长亭早是相思路,更和烟和雨,芳草凄其。最苦登临,如何楼阁参差。

红墙便抵蓬山远,说红墙、更在天涯。倚琼箫、醉不成声,不醉休吹。

高阳台 艺园话旧

近现代陈述元

万里间关,四年契阔,缁尘染尽髭须。绝塞生还,故吾应讶今吾。

投荒九死心犹悸,怪归来,还茹秋荼。恨难纾,既痛而今,又悔当初。

高阳台四首 其二

清代蒋敦复

黛影横波,奁浪剪碧,题襟人在兰舟。今夕天涯,不知何处琼楼。

犀钩淡似纤纤月,挂疏帘、又挂闲愁。倚秦篝、悄搯银檀,怕按梁州。

无情画舸西风起,任萍花吹散,总是悠悠。冷落青衫,而今可说风流。

芙蓉不作双鸳梦,恁凄凉、偏学眠鸥。记来游、如此江山,一曲悲秋。

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