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高阳台

《高阳台》,词牌名,调名取自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游高唐,倦而昼寝,梦巫山神女前来,称愿荐枕席。临行时,又自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于两结三字豆处增叶一韵者。

典范词作20/32页

高阳台 戊申清明

清代钱斐仲

衔肉鸦盘,飞灰蝶舞,累累多少荒坟。芳草萋萋,染它几许啼痕。

东风不管伤心地,放垂杨、冷眼窥人。暗销凝,岸蓼汀蒲,都返春魂。

平桥曲水依然在,但欢情顿减,疏了清樽。摇雨孤蓬,重来不是寻春。

无端逗起闲情绪,恨桃花、点缀柴门。再休题,那里芳津,那日湔裙。

高阳台四首 其三

清代蒋敦复

凤纸笺愁,鸾衾压梦,天涯几惯无憀。草草尊前,当时记得花朝。

丁冬刚听琵琶语,恁春魂、一半先销。更何堪、楼上春人,江上春潮。

人间祇有青衫泪,算红冰未化,红蜡都飘。万水千山,而今说甚迢遥。

微波淼淼吹难起,劝西风、莫画离骚。尽疏灯、此夕凄凉,细雨芭蕉。

高阳台 病起

清代吕采芝

瘦却腮红,愁消黛绿,病中辜负年光。连日春晴,卷帘几阵花香。

空教赢得春光好,到如今、怕说春长。又何须、药驻红颜,衣斗新妆。

惊回一枕当年梦,问儿家往事,说也堪伤。芳草无情,依然绿遍池塘。

啼痕镇日萦罗帕,尽由它、湿透鸳鸯。漫凄凉、身似春蚕,心似秋霜。

高阳台四首 其四

清代蒋敦复

碎玉成烟,零珠搁泪,青衫莫再多情。目送飞花,那堪鬓已星星。

佳人命薄都肠断,有谁怜、薄福书生。最凄清、小阁银灯,小院银筝。

中年我亦伤怀抱,尽哀丝豪竹,短驿长亭。一样工愁,天生名士倾城。

潇潇暮雨疏疏柳,荡秋魂、又惹秋声。任飘零、孤负香衾,怕负香盟。

高阳台 晓起书怀

清代杨芸

乍试生衣,犹倚单枕,晓窗清梦初残。香篆萦青,重扉静掩双环。

娇痴鹦鹉玲珑语,唤云英、移近阑干。卷疏帘,翠雨如烟,一片迷漫。

瘦人天气人憔悴,任脂零粉腻,明镜慵看。燕子来迟,小楼空贮春寒。

闲愁只在垂杨里,被东风、吹上眉端。凭妆台,细字蚕眠,写遍冰纨。

高阳台 自题停琴伫月图小影

清代吕采芝

鹤友琴交,云盟月契,也曾自许清幽。桐叶风翻,泠然已是新秋。

轻绡漫试罗襦薄,恨年光、总付悠悠。问长空、一样清辉,为恁迟留。

从今忆昔都如梦,自赏音人去,未谱清讴。云暗银屏,凭栏触目牵牛。

今生命薄原如纸,又何消、写出新愁。最堪怜、石上三生,缘在情休。

高阳台 摺叠扇

清代刘炳照

翠羽招凉,冰纨织素,新裁别出良工。竹劈湘江,排来琐骨重重。

置君怀袖常披拂,似半轮、明月当空。更随人,宜卷宜舒,异样玲珑。

蹋青俊侣曾携手,爱聚头名好,著意怜侬。娇靥平遮,远山微露眉峰。

锦囊贮后情偏重,谩愁佗、捐弃秋风。寄相思,九折柔肠,宛转差同。

高阳台 平湖秋感

清代吕采芝

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

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

寒蛩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

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證前身。

高阳台 癸丑初春西堂重有感

清代钱斐仲

断藕牵丝,兜萤借扇,方庭笑语惺忪。青粉墙高,一痕月浪先冲。

追凉爱傍高荷立,夜阑时、露重香融。恁匆匆,才褪红衣,便动西风。

夭桃定是多情种,自探芳人去,冶萼羞红。悄悄池台,禁它细雨濛濛。

当时剩有苍苔地,这回来、苔也无踪。恨重重,漫绕回廊,忘了西东。

高阳台 吴倚云夫人

清代赵芬

莺媚能歌,花娇欲语,比肩人倚朱棂。珊管轻拈,画眉螺子微青。

闲抛书卷闲停绣,赌尖钗、好句先成。听分明,吟出红窗,总是双声。

玉箫凄咽秦楼凤,又天风吹送,鸾背飞琼。留取香签,几多断稿零星。

扁舟曾泊梅花堰,吊诗魂、冷月三更。剔寒檠、读罢遗编,梦落瑶京。

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