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明代:叶纨纨
燕子初来垒故巢。晓莺啼恨更添娇。一春都是等闲抛。
不怨满庭风雨恶,只教终日梦魂消。东风空锁绿杨腰。
浣溪沙 其一 新秋
清代:叶璧华
梧院凉痕淡欲流。单衣乍换怯登楼。垂杨影瘦不禁秋。
小步清溪欹略留,轻波片片逐闲鸥。蓼花红上钓鱼钩。
浣溪沙 前题
清代:杨芸
双燕归来语不休。风前柳絮弄轻柔。梨花更作十分愁。
斗草池塘何寂寞,伤春人倦懒梳头。任他红日上帘钩。
浣溪沙 和无畏金刚上师韵
近现代:罗锦堂
一点飞花落镜台,台前少妇起新哀,为怜春去失香腮。
清代:周之琦
车马如云待漏迟。未明天已玉骢嘶。绿波桥上漫依依。
过眼绮罗犹昨日,伤心冠盖似当时。无因说与白鸥知。
一段春慵晓镜中。怕闻花气入帘栊。夜来思遍旧情踪。
粉蝶迷残烟草绿,晚风落尽海棠红。凭栏千里暮云重。
浣溪沙 其二 秋夕小坐中庭
鹤睡琴停夜气清。炉烟缭绕出花屏。流云如水澹疏星。
独把冰纨罗晕薄,薇香和露滴钗轻。一痕凉月碧无情。
鞭影匆匆指落霞。轻衾凉簟定谁家。不辞小立倚汀沙。
但有藤萝皆映带,更无藻荇不横斜。生怜消瘦到秋花。
宋代:韩准
浣溪沙 长沙大雪
近现代:夏承焘
高枕都忘梦有无。疏棂冻雀听歌呼。湘天风雪在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