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赠张佛千,佛千伴余游览数日
近现代:章士钊
石鼓歌中旧姓张。史晨碑上记庐江。烦君相伴踏槐黄。
浣溪沙
明代:叶纨纨
日日枝头堕粉香。东君何事苦匆忙。鸟啼花落送韶光。
泪蹙翠山情杳杳,闷连青海思茫茫。含颦无语立斜阳。
浣溪沙 其三 凉意
清代:叶璧华
几株乌桕醉霜浓。浅水鱼梁系钓筒。溪花憔悴可怜红。
客馆孤灯萦短梦,琼箫凄咽五更风。满天疏雨趱飞鸿。
浣溪沙 荷叶
清代:庄棫
青盖当年入洛阳。往时天水亦堪伤。谁家中妇靓新妆。
莫爱秋风珠露滴,还愁镜子渐飞霜。采莲且莫向横塘。
清代:周之琦
扇底风痕弄夕凉。酒醒人试藕丝裳。新蟾钩样照横塘。
蝉雀有时还独语,凫鹥何必定同行。澹烟清梦怕思量。
浣溪沙 偶成
近现代:朱生豪
珍重年时罨画溪。水云澹漾石桥低。燕归芳草碧萋萋。
浣溪沙 过始皇陵
近现代:夏承焘
千里奔车过二陵。刁调万壑动秋声。欲呼山鬼问阴晴。
浣溪沙 题西泠雅集照片
魏晋:高燮
十载闻声慰渴思。衫痕帽影各参差。红阑干处日迟迟。
碧草铺阶长似带,垂杨倚槛绿成丝。沉沉庭院我来时。
闲闷闲愁不自持。几回消尽又如丝。小庭惆怅日迟迟。
细雨斜风寒食后,子规残月梦回时。此情试问有谁知。
白鹤凭谁信手招。银澜对影转无聊。闷来何计觅双桡。
秋思可堪人寂寂,仙源依旧路迢迢。微波原自不通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