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其二
清代:潘榕
疏竹幽兰点缀工。莫嫌萧瑟怅西风。霜篱醉到雁来红。
待看黄花耘老圃,初开丹桂簇芳丛。春光秋色一般同。
浣溪沙 对月
清代:陈尔士
湖上浮云几点开。清光皎洁映楼台。两三人自月中来。
山色欲明轻雾隔,钟声才断晚潮回。露华江影梦徘徊。
浣溪沙 梦游大林寺看桃花
明代:汪洋
前度刘郎事可嗟。枝黏粉泪肆横斜。去年燕子尚天涯。
半掩重门春自笑,诗囊逐水散谁家。分明点点是杨花。
清代:钱斐仲
凉气吹帘烛泪消。金尊倾却冷香醪。黄昏时节最无聊。
多谢幽兰相伴住,重挑残焰读离骚。秋檐风雨正潇潇。
浣溪沙
清代:华长发
照水新妆带梦催。懒拈针线下层台。小庭扶倦摘青梅。
愁听娇莺穿树去,怕看栖燕入帘来。雏鬟空自报花开。
浣溪沙 其三
才下湘帘又上钩。夕阳庭院晚天秋。催添诗思入茶瓯。
旧梦易醒人易老,新凉初逗暑初收。年华水样去悠悠。
冉冉仙云下玉人。天然色相远红尘。霜娥月姊恁含颦。
淡扫妆成真国色,铅华洗尽见精神。胭脂不是十分春。
但见春山不见家。人埋客舍梦无涯。白云冉冉渐成霞。
小艇半依疏柳岸,清风时惹莫名花。鸥波祇解熨平沙。
浣溪沙 春暮
清代:许德蘋
寂寞闲庭绣幕垂。蘼芜绿处渺无涯。粼粼春浪接天梯。
点点露凝花溅泪,霏霏风飏絮黏泥。丁香花下画眉啼。
浣溪沙 其四
记得翩翩昔日狂。而今憔悴旧潘郎。冶游情事渐都忘。
苦比莲心惟自觉,甘回蔗尾妄思尝。百年身世几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