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杨花
清代:陈尔士
点点轻圆去复旋。成行逐队舞楼前。东风不断有情绵。
一片飞来寻客恨,数枝落去问谁怜。天涯踪迹一溪烟。
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明代:夏言
浣溪沙 咏关山月赠叶子、忠祥梅石图,即赠山月
近现代:卢鸿基
灼灼横斜影照天。根头顽石伴真仙。缘何咫尺隔关山。
浣溪沙
清代:许德蘋
连日伤秋髻不梳。织鸟西仄起来初。一堤杨柳渐萧疏。
鸥鹭闲情常自睡,芙蓉醉意未全舒。雁来还问有书无。
浣溪沙(新安驿席上留别)
宋代:陈三聘
窗外梅花冒雪开。一枝斜插映红腮。寿阳妆额费疑猜。
鸳谱欲寻新恨事,凤笺还写旧情怀。江南春信又重来。
浣溪沙·戊辰春暮有感
近现代:袁荣法
检点情怀出画阑。东皇终任百花残。悴红颦绿不堪看。
浣溪沙 题恽宗嬴同志画“小河边”
浅草无心点曲池。花光树影翠参差。望中一片碧琉璃。
漠漠烟霏晚更浓。楼台金碧日融融。秋千架冷一丝风。
梅子黄时金错落,芭蕉绿处影蓬松。杜鹃催放映山红。
浣溪沙 寄外
清代:贾永
感绿惊红岁月流。黄花黄叶又深秋。西风残照怯登楼。
君已天涯追杜牧,我犹清梦觅高柔。新愁旧恨两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