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烛下海棠)
宋代:陈三聘
浣溪沙 其七
清代:王士禄
情思恹恹厌袜罗。起来红日玉台多。关心残梦怎腾那。
瘦损腰围如弱柳,梳成髻子是翻荷。当窗自惜态娥娥。
浣溪沙
清代:吴藻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几秋声。
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误人犹是说聪明。
清代:沈纕
东风拂面酒初醒。会向珠帘掬玉筝。绿云懒整怕轻盈。
流水不传箫底恨,落花空结梦中情。教人无那月斜明。
浣溪沙(题星洲寺)
宋代:吴儆
明代:韩纯玉
手卷虾须上玉钩,疏疏急雨下梧楸。韶光生怕付东流。
红叶窗中无俗事,白云乡里有温柔。好留双鬓莫教秋。
浣溪沙 天末风起,秦淮歌舫渐稀。木樨香时,秋阳骄亢,人多病齿头眩,江南呼为桂花燥,赋此词
近现代:吕惠如
金碧楼台咽暮蝉。燥晴秋见夕阳殷。梦思疏雨滴帘前。
清代:杨芳灿
一系斑骓甚处寻。画桥依旧柳阴阴。别来憔悴到于今。
未许梨花通半梦,怎教栀子结同心。软风吹泪湿兰襟。
清代:孙云凤
帘卷东风燕子飞。杏花天气卖饧时。年年孤却踏青期。
绣榻春闲人悄悄。画屏寒浅漏迟迟。小窗和月写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