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宋代:蔡松年
浣溪沙(代作)
宋代:吴儆
清代:沈岸登
自在珠帘不上钩。篆烟微润逼香篝。薄罗衫子叠春愁。
乳燕寒深浑不语,落花风定也难收。谢娘且莫倚西楼。
近现代:邓嘉缜
石黛消除不解颦。肯将心事告人人。年来刻意只伤春。
浣溪沙 范季沾一夕小醉,乘月羽衣见过。仆
浣溪沙 辛酉元宵后三日亚鹤召宴
清代:严既澄
一往幽情特地真。珠钿曾未饰低颦。定知心怯酒边人。
拼得梦余重入醉,可怜秋后略回春。无多芳意莫逡巡。
浣溪沙(戏陈子长)
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
宋代:毛珝
浣溪沙(和王通一韵简虞祖予)
唐代:王质
浣溪沙 春津道中,和子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