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近现代:吕碧城
不信山林可赋闲,艳于金粉腻于烟。莺花无赖自年年。
宋代:洪咨夔
浣溪沙 其一
明代:杨慎
步彻香尘倚画阑。丛头合凤尾交鸾。金莲并蒂月双弯。
宋玉东邻芳草软,江淹南浦落花干。抱云勾雪近灯看。
浣溪沙 槿花
明代:刘基
可怪西园木槿花,强将孤艳斗轻霞。不知门外夕阳斜。
应有断魂随蛱蝶,岂无悠恨寄寒鸦。那堪横被绿苔遮。
浣溪沙 其三
脚上鞋儿血色罗。掌上无力斗弯靴。月牙新样不争多。
芍药栏边穿窈窕,柘枝筵下舞婆娑。芙蓉帐里奈君何。
浣溪沙 春闺
清代:徐灿
金斗香生绕画帘。细风时拂两眉尖。绣床针线几曾添。
数点落花春寂寂,一庭芳草雨纤纤。不须春病也恹恹。
浣溪沙(用吴叔永韵)
浣溪沙 五首 其一
近现代:朱庸斋
浅掠云鬟坐晚凉。绿罗衫底暗闻香。一回追忆一回肠。
近现代:王国维
浣溪沙 其二
转眼欢情冷似冰。西窗孤守自沈冥。恼人天色易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