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宋代:谢逸
宋代:方千里
杨柳依依窣地垂。鞠尘波影渐平池。霏微细雨出鱼儿。
先自别来容易瘦,那堪春去不胜悲。腰肢宽尽缕金衣。
浣溪沙 新会盆趣公园
近现代:朱庸斋
谁缩苍虬入绮丛。移根接叶夺天工。十分培护谢东风。
宋代:李弥逊
明代:曾栋
近现代:吕碧城
景色何心说故乡,朱楼依旧见垂杨。禁他冶叶不回肠。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
五代:佚名
浣溪沙 圭峰玉湖
谁截朝虹作护栏。长桥百尺卧溪湾。登临饱看故园山。
蕙带荷衣惜旧香,梦回禁得水云凉。鱼书迢递诉愁肠。
宋代: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