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代表作有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江城子 鲍让侯载酒汎舟,同于皇、仲震、商原、佩纫、家弟鲁望,小泊城南诸寺,纪所见
西风脱叶响高天。酒如泉,发狂颠。蓦遇娇红,澹粉佛堂边。
恰似湿云欹一朵,扶不定,竹栏前。
老夫侧帽兴翩然。晚妆鲜,屧痕圆。何事匆匆,又上菊花船。
市火风帘十万户,人不见,水成烟。
江城子 春雨新晴过吴城西禅寺登摩利支天阁同澹心园次云臣南水赋
连宵怯雨思难裁。鹊声催,曙光开。且逐晴丝,荡漾绕城隈。
我比晴丝还更懒,风送我,转徘徊。
千寻佛阁倚崔巍。眺胥台,漫生哀。阁外遥山,幅幅叠春苔。
争学诸天螺髻样,青万朵,逼窗来。
开元寺外水云宽。竹檀栾,岸巑岏。晴翠飞来,湿透几曾乾。
碧碧黄黄都滴向,篱落外,远林摊。
茅堂恰对此中安。荻花滩,菊花阑。长昼携僧,同注马蹄篇。
忽见荒城苍铁色,百战后,箭成瘢。
依依欲待人帘栊。怕回风。怨回风。一霎惊飞、吹过小桥东。
梅信未来枫叶尽,谁款款,与从容。
前溪流水忒匆匆。拚孤踪。碧波溶。冷淡魂消、旧恨有无中。
不似柳绵归计晚,人只解,惜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