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踏(音ta,去声)莎(音suo,阴平,莎草)行,是词牌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踏莎行(九日西山)
宋代:高观国
踏莎行 其一 次韵答杜茶村社适行二
清代:吴绮
雁送霜愁,蛩添雨思。苔生卧阁浑无事。柴桑处士正饥驱,白衣渐愧江州刺。
句冷吴枫,题残永柿。杜家又让君行二。买山自是古人心,何须咄咄频书字。
踏莎行 其二 湖上
镜影平湖,裾腰芳草。一般春树西陵好。今年更自觉撩人,画船系处垂杨袅。
那得身闲,空怜鬓老。沈郎清癯谁知道。拟将愁绪诉东风,东风又怕花枝恼。
踏莎行 狄文子客淮南,过江见访
清代:朱祖谋
腊雪欺梅,春灰沥酒。过江人落东风后。狂名消与短衣装,离心纷若长亭柳。
燕馆霜繁,梁园月瘦。卅年景物供怀旧。白头费泪与江南,乱花歧路愁时候。
踏莎行 其三 登章贡台题七姑祠下
二水交环,一亭孤峙。飞鸿数尽斜阳里。蛾眉何处问残碑,金炉篆冷飘香地。
豆架藤荒,瓜棚竹倚。闲行暂遣羁情耳。无端高处转生愁,归帆不把乡心寄。
踏莎行
清代:史承谦
荷髻翻新,裙花露茜。朝来倦把珠帘卷。因循飘过楝花寒,沉吟犹记樱桃宴。
待赠名香,索题纨扇。何因并坐深深院。尊前酒态到浓时,依稀斗帐春风面。
近现代:胡士莹
雁户延秋,虫窗守恨。翠蛾曾把春衫印。月明衾冷两边同,更缘何事劳方寸。
踏莎行 送春
清代:吴榴阁
莺老红残,绿垂满树。匆匆又送春光去。问春何事去忙忙,楼头燕把归心诉。
雨压梨云,风翻柳絮。晚钟将到催天暮。再来端的岭梅开,花间坐卧休还误。
踏莎行·月挂琼钩
金朝:元好问
踏莎行四首 其一
吹絮帘前,簸钱堂后,眼期心诺相逢骤。别来真个远于天,当时悔不携罗袖。
月冷清宵,香消永昼,栏干花影如人瘦。如何一月断芳尊,心情还似曾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