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踏(音ta,去声)莎(音suo,阴平,莎草)行,是词牌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踏莎行
明代:刘基
雨过山明,烟生川媚,佳人初把罗衫试。玉骢嘶入柳阴中,濛濛淡日蒸花气。
帘幕低垂,阑干独倚,一池春浪鱼鳞起。暮寒寂寞掩重门,怕人问道归期未。
踏莎行 写怀
元代:王行
尘路风花,暖空晴絮。游丝剩有萦牵处。客怀幸自不禁愁,啼鹃又恁催归去。
细草春沙,垂杨古渡。忘机可得如鸥鹭。平湖却也慰人心,片帆不碍烟中树。
宋代:欧阳澈
元代:卢挚
雪暗山明,溪深花藻。行人马上诗成了。归来闻说妙隆歌,金陵却比蓬莱渺。
宝镜慵窥,玉容空好。梁尘不动歌声悄。无人知我此时情,春风一枕松窗晓。
踏莎行 题夫子《旷怡轩词钞》后
清代:华宜
才可穷人,文能寿世。证之夫婿真都是。工诗馀事又工词,红牙喜按衣迟紫。
宝气腾行,珠光吐字。候封万户荣输此。但愁声倚绿窗难,只应记曲呼娘子。
踏莎行 题曾希颖花桥感旧图
近现代:朱庸斋
南国寻春,东风买醉,相思不到花桥水。青山曾是旧时妆,年年戎马虚芳事。
踏莎行 愁
清代:徐釚
着地寻来,无端牵惹。一生锁住眉尖下。如呆似梦复如痴,怜伊倒被心肠挂。
脉脉红楼,萋萋绿野。一江春水茫茫泻。好花明月总怜人,小窗弹破凄凉话。
踏莎行·花染烟香
宋代:高观国
踏莎行(山居十首)
宋代:张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