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谒金门
明代:孙绍祖
春雨足,香嫩枝头微绿。渭水清清寒漱玉,客来茶正熟。
午倦不堪重读,点就乳花飞瀑。七碗可人凉气肃,潇潇风助竹。
谒金门 梦亡妻
近现代:吴未淳
人乍醒。独抚香衾尘冷。睡里相逢重记省。双双犹倩影。
清代:陆珊
秋满院。莫道秋花寒贱。紫姹红嫣纷在眼。浓于春圃绚。
晨起殷勤手灌。相映晓妆容倩。帘卷西风人特健。傲它霜片片。
谒金门 春感
清代:佟世南
春寂寂。人似晓风无力。露湿残花飞不得。满阶红泪滴。
骄马未回空碛。芳草又生南陌。十二阑干和恨立。日斜山影直。
谒金门·春睡倦
元代:袁易
谒金门 舟次观饮岩
清代:谈印梅
帆半落。人在雨村云郭。依约孤山梅际泊。隔花呼睡鹤。
闲忆水边高阁。风雨画檐铃索。碧树湾头栏一抹。晚烟晴漠漠。
谒金门(和从周宣教韵祝千岁寿,请呼段、马二生歌之)
宋代:周必大
秋已半。闷掩小门深院。望断碧云书不见。岭南无过雁。
闲却绣床针线。袅尽玉炉香篆。归去枕屏山六扇。梦中家近远。
清代:陈坦之
谒金门 落花
清代:沈榛
风正陡。枝上乍惊消瘦。寂寂青条空独秀。东君还顾否。
无奈莺啼长昼。苦自将春拖逗。片片随风零落后。芳魂归碧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