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的午后 我前往一家小型的广告公司 进行一次之前约好的拜访。


林总 我个不算太熟的朋友 通过某听课群认识又聊过几次那种 去年开了个新媒体广告公司 自己个人单干一度经营的算是有声有色。


然后 当我去到 公司的时候却发现情况并不是很好 按着地址找过去的时候 发现公司里面很多人在收拾东西 地上也是丢了一些文件


林总个人在办公室里抽着烟 空气有点沉闷 看烟灰缸里面满满的烟头就知道 今天的拜访只能放下了 跟林总寒暄了一会 我就走了。


1543913285135334.jpeg


「这家公司快倒了」侧头看去 说话的是站在我身后的个送水工人 手上推着载满矿泉水桶的推车 我无意中挡住了 进电梯的路。


1543913285114937.jpeg


也许是注意到了我的视线 转头笑笑 牙齿很白。看看才降到一半的指示灯 我随意找个话头打破尴尬:「刚才你说 那个公司是快不行了?」


「可不是 早晨还有员工来上班呢 现在就收拾东西了。」送水小哥用略带点口音的普通话回答。想想又说道:「其实也不算突然 挺早有征兆了。」


「叮」 电梯到达了大厅 我有点诧异 的最后一句 不过还是让开路 由 推着小车先走出去 没再继续追问。


寒风凛冽的冬天 我在门口的便利店买了包烟走到树荫下。一转头 却又看到了不远处坐在三轮电动车上玩手机的送水小哥。


想到刚才的事 我好奇心发作 走过去递给 一颗香烟 笑着问:「刚才电梯里...你说早看出那家公司快倒?」


抬头见是我 仍是露齿的笑笑 接过烟闻闻顺手夹在了耳朵上:「 干这行的 每天上去一两趟 哪家公司快不行了 是能看出来的。」


1543913285396796.jpeg


并不是钢铁侠|装备升级就一定能提升战斗力?


「那时候新人进来的也快 两个月楼上楼下就坐满了 三十多人 每天放三桶水不够喝的。其实 们公司当时应该做的挺不错。」小哥继续道。


「那是 有钱才能扩大招人 人多了企业自然发展也快。」印象里林总的公司创业初期的确拿到了几个大 Case 为了能完成也融了一笔钱进来扩大团队 算是快速打开了局面。


「我不是那么算的。」没想到小哥对我的附和不太认同 「人多不一定效率高…怎么说呢 嗯 你知道人一天喝多少水不?」


「大概2升?」虽然有点莫名其妙 但这个常识我有。


「如果包含各种汤粥、水果 2.5升。一桶水18升 8个小时大概能满足15个人的需求 但是如果人兴奋或紧张、有压力的时候 一天的饮水量会增加一半以上。 们公司30多人 一天三桶水 证明所有人都在忙、在加班 我才说 们业务应该不错。」


还能这样分析?!要不怎么说行行有学问呢。这番推论先不说是否严密 但的确透着种有趣的智慧。让我联想起古罗马用干燥的面饼给犯人吃来测谎的传说。


「您这说的还真有点儿意思 后来呢?」我追问。


「后来就开始慢慢有人离职了呗。有那么段时间...大概是半年前吧 经常能看到有桌子空出来 过两天又坐上新人。然后...桌子又很快空出来 人走的比招的还快。」


为了快速招聘 只能降低用人标准 企业陷入中低层员工素质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聘什么样的人决定小公司的成败 开什么样的人决定大公司的成就」 我脑中默默浮现这句管理名言。


「俩月前 们把订的水换成28一桶的XX山泉了 水票也开始10张10张的买 后来干脆让员工自己去楼层水房接水了 我就知道这个企业快不行啦。」小哥吐着烟雾 声音有点飘渺的讲述着。


「既然已经能预见结果 早点关掉还能剩下点东西 按你们搞商业的话说 这叫...降低沉没成本 对吧?」 随手将手中烟头以抛物线弹入垃圾桶。做着总结发言:「去年年初 17层有15家公司 你知道现在还剩几家吗?3家。剩下的9家都是今年新开的 创业公司哪是那么好干的。」


1543913285104149.jpeg


我认同的点点头 据统计初创企业的死亡率超过80% 能成功的不超过千分之二。大部分准备创业的人只盯着少数的成功案例 口中念着如今创业的门槛低了 但其实低的只是进入的门槛 成功的门槛比以前只能是更高了。


2016年中国新登记企业552.8万户 们大部分连第个阶段都撑不过去 而即使有了好的开端 A 轮到 C 轮依然会有88% 的企业死去。硅谷创业之父 PaulGraham 曾在《HowNotToDie》里这样形容:一般说来 创业公司死亡 要么没钱了 要么就是关键创始人逃跑 而通常这两者是同时发生的。


有人这样形容创业:就像与操作的一架满是故障的飞机 一边勉强飞行一边不停地修理。有时高一点 有时低一点 但每一秒都没有真正的放松下来 都觉得这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秒。


总结了一下送水小哥的话 所反映的几个问题!


  1. 公司盲目的扩张

  2. 对于未来盲目的自信、

  3. 公司运营成本过高

  4. 文化建设缺失

  5. 独自单干 缺乏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