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一曲鸾箫别彩云
宋代:吴文英
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
五代:顾敻
浣溪沙
宋代:向子諲
浣溪沙·方响
宋代:苏轼
宋代:晏殊
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近现代:毛泽东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
五代:阎选
浣溪沙·送王子勉都运关中
元代:王恽
宋代: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