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霜落千林木叶丹
近现代:王国维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浣溪沙·月底栖鸦当叶看
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
宋代:苏轼
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固山
浣溪沙
宋代:晏殊
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宋代:朱敦儒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清代:纳兰性德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