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春日即事)
宋代:刘辰翁
浣溪沙(三月三日)
浣溪沙
宋代:范成大
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
近现代:王国维
浣溪沙(妙高墨梅)
宋代:惠洪
浣溪沙(和前韵)
宋代:苏轼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清代:纳兰性德
浣溪沙·钿毂香车过柳堤
唐代:张泌
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
浣溪沙·离杭日梁仲谋惠酒极清而美
宋代: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