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仇述翁遗命嘱题《鞠宴词》
近现代:夏承焘
托命年时乞贾胡。望京心在眼将枯。霜花劫后为谁腴。
浣溪沙
宋代:陈德武
浣溪沙二首 其一
近现代:龙榆生
眉样春山斗画长。桃花簇簇柳行行。可怜西子更西妆。
浣溪沙 古浪道中
清代:丁荣
匹马驼来万斛愁,萍踪远逐野云浮。新声听到古凉州。
迎面晚山含日冷,夹车新水带冰流。浓春风景似深秋。
浣溪沙 梅魂。次吴小莲女士韵
清代:王贞仪
庾岭烟迷夜寂寥。罗浮月冷路迢遥。可堪空色不相遭。
风笛吹残浑欲断,霜笳听罢惯能销。依依脉脉迥难招。
清代:孙云凤
愁里韶华别后心。冷吟闲坐又春深。青梅如豆柳成阴。
晓镜刍尼啼绿树,夜窗蟢子上罗襟。天涯何事信沉沉。
浣溪沙二首 其二
迟日催花眼倍明。还从花底听流莺。东风吹面酒初醒。
浣溪沙 晚发见微雪
清代:蒋永修
侵晓匆匆策骑先,怪他山色淡于烟。一鞭寒透五更天。
高拂柳丝凝玉屑,轻粘草甲碎花钿。暗传春色到梅边。
浣溪沙·丙午为女营葬三日,阴雨闷坐祠堂,接苏州筱石来函,因倚此阕
清代:许禧身
山半枫林日渐凋。阶前疏雨更潇潇。思儿清泪是春潮。
梦醒卷来开雁幅,柳生春色展眉梢。漫将悲郁系柔条。
浣溪沙·清明后四日离湖上,宿嘉禾旅舍
三宿湖滨未避嚣。软波轻送木兰桡。梦回西子太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