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唐代:王质
清代:况周颐
莫遣歌尘到扇边。苕华珍重绿琅玕。篁溪高矩至今传。
画铁凝姿成幻渺,镌筠著骨见芳坚。笑他刻楮几经年。
浣溪沙(道情)
宋代:刘埙
冰样词人天样遥。翠衾贪度可怜宵。
未应笺管换钗翘。
破面春风防粉爪,画眉新月恋香豪。柳颦花笑奈明朝。
浣溪沙 忆湖上
清代:谈印梅
隔树烟钟出翠微。绕堤风柳荡晴辉。画船犹记六桥西。
春水蜻蜓深碧眼,菜花蝴蝶淡黄衣。湖山何处不思归。
浣溪沙 题沈鹤子表叔荷花册页,盖其悼亡之粉本也
清代:濮文绮
重雨轻云两奈何。红尘难免不风波。将他移种到银河。
秋色已醒池馆梦,淡烟空染碧纹罗。春蚕丝少藕丝多。
近现代:邓嘉缜
翠被殷勤拥鄂君。貂裘不住换香熏。起来寒力可能胜。
浣溪沙 湖上曲二首 其一
近现代:龙榆生
粲粲湖滨万玉妃。柔波写影翠屏围。淡描眉谱柳初肥。
浣溪沙(梅菁山遇雪)
宋代:李洪
浣溪沙 其二
还向潮痕觅梦痕。孤山寺北水云根。堪留恋处是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