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近现代:王国维
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宋代:赵长卿
金朝:元好问
浣溪沙(初夏有感)
宋代:晏殊
浣溪沙(腊梅)
宋代:吕渭老
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宋代:苏轼
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
清代:纳兰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