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宋代:辛弃疾
宋代:欧阳修
近现代:蔡淑萍
一叶惊秋意自痴,庭中寒菊著花迟。流光恰与雁同飞。
宋代:赵彦端
宋代:陈亮
宋代:张炎
宋代:向子諲
浣溪沙(许南叔席上)
浣溪沙(连年二月二日出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