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宋代:蔡伸
清代:丁榕
才过清明上巳天。莺喉渐老柳飞绵。东风吹送雨廉纤。
懊恼一春愁里过,未曾把酒杏花前。江干闲煞木兰船。
浣溪沙(堂前岩桂犯雪开数枝,色如杏黄,适当老妻生朝,作此以侑觞)
宋代:向子諲
浣溪沙 西塘感旧
清代:朱祖谋
曲里春魂未可招。横塘笛起雨潇潇。湿烟寒柳驿西桥。
一水将愁销旧约,乱峰如笑理新娇。今年闲煞木兰桡。
浣溪沙(和曾吉甫韵呈宋景晋待制。宋有二袓)
宋代:毛滂
浣溪沙(再用前韵寄曾吉甫运使)
近现代:吕碧城
知是仙游是梦游,春痕依约彩笺收。芳尘回首恨悠悠。
浣溪沙 送女归,代人作
清代:商景兰
唱罢骊驹神暗伤。阑干小月印虚堂。花枝影度隔帘香。
人去空留千里梦,寒深午夜怯银床。独留灯烬照荒凉。
近现代: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