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宋代:晏殊
清代:朱祖谋
梦熟烟江十四程。鬓丝堤柳两盈盈。年芳随水漫无情。
落酒东风梅便旋,冲帆细雨燕将迎。春愁把笔自然生。
浣溪沙(舣舟洪江步下)
宋代:王以宁
浣溪沙(壬寅五月西湖)
宋代:蔡伸
浣溪沙(寿赵倅)
宋代:王之道
浣溪沙 春去
清代:沈佩
杨柳丝丝系玉骢。杜鹃啼处晚烟浓。春光遍逐水流东。
满院落花愁寂寂,一帘飞絮恨匆匆。无聊最是月明中。
浣溪沙 为侍女随春作
明代:叶小纨
髻薄金钗半亸轻。佯羞微笑隐湘屏。嫩红染面太多情。
长怨曲阑看门鸭,惯嗔南陌听啼莺。月明帘下理瑶筝。
浣溪沙 赋白秋海棠
清代:张祥河
凉梦如烟傍夕昏。花开玉女洗头盆。极伶俜影最销魂。
月地鸣蛩声咽咽,风帘摇烛泪痕痕。分无娇蝶与温存。